形态描述
依据台湾的鱼类资料描述。
背鳍9;臀鳍9;胸鳍16。
体长为体高2.1~2.7倍,为头长2.3~2.7倍。头长为吻长1.3~1.5倍,为眼径4.1~5.3倍。尾柄长为尾柄高0.7~0.8倍。
体长椭圆形,很侧扁,上枕骨区突出,呈棱脊状突起,尾柄短而高,侧扁。腹部中央自口部下方至肛门前方有一棱褶。头中大,尖突,背缘斜直。头长稍长于鳃孔至背鳍起点的距离。吻较长,尖突,背缘在吻缘与眼间微凹。眼中大,侧上位。眼间隔中等宽,稍凹人,为眼径1.6~2.1倍。鼻孔甚小,每侧一个,位于眼下缘前方,距吻端为距眼的1.6~1.8倍。口小,前位。上下颌各具2个喙状牙板。唇稍厚,下唇两端向上弯曲。鳃孔中大,侧中位,位于胸鳍基底前方,弧形,稍倾斜。
头体背面、侧面及尾部光滑无刺,体腹部眼下方至肛门前方分布细弱小刺。侧线微细,不显著。
背鳍一个,位于体后部、肛门上方,小圆刀状。臀鳍一个,与背鳍几同形,起点在背鳍基底后下方。胸鳍短宽,近方形,侧中位,上部鳍条较长,后缘稍圆形。无腹鳍。
尾鳍宽大,截形,后端稍圆。
头体均棕褐色,腹部稍浅色。吻部、背部和尾柄上方,均密布紫褐色小圆斑。眼周围有多条辐射状紫褐色条纹。背鳍基底下方有一大紫褐色圆斑,圆斑稍大于眼径。尾鳍上下边缘中部各有1褐色小斑点。胸鳍、背鳍和臀鳍几近透明。尾鳍浅褐色,众多白色小圆斑连珠状相连,呈多条横行带状条纹。
背鳍9;臀鳍9;胸鳍16。
体长为体高2.1~2.7倍,为头长2.3~2.7倍。头长为吻长1.3~1.5倍,为眼径4.1~5.3倍。尾柄长为尾柄高0.7~0.8倍。
体长椭圆形,很侧扁,上枕骨区突出,呈棱脊状突起,尾柄短而高,侧扁。腹部中央自口部下方至肛门前方有一棱褶。头中大,尖突,背缘斜直。头长稍长于鳃孔至背鳍起点的距离。吻较长,尖突,背缘在吻缘与眼间微凹。眼中大,侧上位。眼间隔中等宽,稍凹人,为眼径1.6~2.1倍。鼻孔甚小,每侧一个,位于眼下缘前方,距吻端为距眼的1.6~1.8倍。口小,前位。上下颌各具2个喙状牙板。唇稍厚,下唇两端向上弯曲。鳃孔中大,侧中位,位于胸鳍基底前方,弧形,稍倾斜。
头体背面、侧面及尾部光滑无刺,体腹部眼下方至肛门前方分布细弱小刺。侧线微细,不显著。
背鳍一个,位于体后部、肛门上方,小圆刀状。臀鳍一个,与背鳍几同形,起点在背鳍基底后下方。胸鳍短宽,近方形,侧中位,上部鳍条较长,后缘稍圆形。无腹鳍。
尾鳍宽大,截形,后端稍圆。
头体均棕褐色,腹部稍浅色。吻部、背部和尾柄上方,均密布紫褐色小圆斑。眼周围有多条辐射状紫褐色条纹。背鳍基底下方有一大紫褐色圆斑,圆斑稍大于眼径。尾鳍上下边缘中部各有1褐色小斑点。胸鳍、背鳍和臀鳍几近透明。尾鳍浅褐色,众多白色小圆斑连珠状相连,呈多条横行带状条纹。
生物学
细斑扁尾鲀为暖水性小型鱼类,栖息于岩礁、珊瑚礁等的浅水静水环境,摄食珊瑚礁环境中的藻类、碎屑、有孔虫、海绵动物、苔藓虫、多毛类、小型腹足类、被囊动物和鱼类等。
国外分布